2018年4月20日,bevictor伟德官网研究生支部参与了研工部举办的“走进梁家河,踏寻红色路”研究生支部书记实践活动,学院研究生各支部书记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,这座北国边塞之城,是一方热烈而又神秘的黄土地,一副壮丽的历史画卷,一部光照日月、启迪后人的经典。延安因为与中国现代史的诸多大师结缘而名声大噪,称为中国现代史上最具魅力和最为神奇的地方。梁家河、枣园、杨家岭、革命纪念馆,每一寸土地,每一处旧址,都勾起我们无限的追忆。
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。我们首先来到了习总书记曾经插队的地方——延川县梁家河村。在导游的介绍与带领下,我们看到了习总书记等知青曾经生活过窑洞,打过的第一口井,修建的第一个沼气,体会到了当年的艰苦。《习近平的七年青春岁月》中也提到了,习书记曾经切切实实的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上,考虑群众的需求,这种为人民服务,实事求是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年轻同志学习。

梁家河知青居住旧址
即使是翻新过得知青居住旧址,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当年的艰辛。过四关:跳蚤关、饮食关、劳动关与思想关,是当年知青们初到梁家河最大的考验。

公司实践团成员在梁家河村委会合影

习总书记为梁家河村题词

延安革命纪念馆前是一个大型广场,平坦开阔,绿茵覆盖。该馆陈列面积4000余平方米,展出照片及文物2000多件,还有模型、油画、雕塑以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,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,增强陈列的动态效果,使人身临其境,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革命走向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。陈列空间装置有电子屏幕,播放延安时期的历史资料和一些重要团体、人物在延安参加革命活动的录像。
在杨家岭,一间间普通的窑洞,一张张斑驳的桌椅,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。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,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,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,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篇章。我们在这里重温了党的光荣历史,心灵上受到了一次极好的教育。

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旧址
枣园,这里曾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。在这里毛主席领导了抗日战争、全党整风运动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。现在这里又修建了新的建筑,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,环境优美,身处其中,就像漫步在山城园林。如今的枣园已经被建设的比较现代化,为当地人带来了富裕的生活。
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韦德官方网站大学真正的“老校区”——军委无线电通讯学校,这是我们韦德官方网站的前身,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路上坚持不懈办学为国的最好体现,是他们没有让祖国的教育中断,也是他们扛起了强国的伟大旗帜。在“老校区”我们一行人参观了当年的校舍,感叹前人之艰辛,更加深知此时要抓紧时间和机遇,努力学习,报效祖国。

西电“老校区”——军委无线电通讯学校

公司实践团成员在老校舍前合影留念
延安这片土地崛起了一代伟人,产生了无数革命志士,他们抛头颅洒热血,创造了一个今天的世界强国,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火种就是从这里开始的,它使人心里充满敬畏。感受这片孕育新中国的土地,感受着新中国开创者的艰辛与无畏,这次红色之旅是一次对心里的洗涤,对灵魂的净化。通过这次参观,加深了对延安的了解,感悟到了一种延安精神。这种精神包含了艰苦奋斗、理论联系实际、不断开拓创新、实事求是,这是我党始终追求和坚持的初心。
在新时代的中国,尤其需要有责任,有担当,有文化,有胆识,敢奉献的青年。而教育更需要从员工时代开始,特别感谢学校研工部组织的梁家河实践学习之行,我们在梁家河参观习主席住过的窑洞,没有丝毫现代化的痕迹,遍地黄土,晴天尘土飞扬,雨天泥泞难走,习主席将自己的青春与当地人民融在一起,为村民打了第一口井,修了水渠,为当地的生产贡献出了很大的力量,为人民服务的学习源地。这次的参观很震撼,更让我们珍惜现有优沃的生活环境,忆苦思甜,也努力去为中华的崛起而奉献终生。